这是2013年5月在南宁举行的一场听证会的主题。与会者包括大学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学生和家长等几十人。虽然只有少数几个人拥有资金,但所有涉及资金的人都被邀请参加。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大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大学学费确实需要上涨。
大学扩招后学费逐年上涨,2007年国务院发布限制令,规定未来五年各类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不得超过2006年秋季的标准。然而,从2013年起,各省市的高校陆续开始涨价,这个话题在今年高考结束后备受关注,因为今年是大学涨价高峰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九个省份的多所高校上调了不同比例的学费。家长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上大学的确越来越贵了。
目前,中国大学学费收费标准仍然遵循一条铁律:高等学校的学费不能超过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25%。尽管没有公开的计算方法,但据各个大学的表态,即便学费有所上涨,也仍未达到该比例的上限。
对于大多数大学而言,自2007年限价令颁布以来,学费仅上调过一次。然而,由于每年总有一些学校会调整收费标准,全国人均学费从2002年的4720元一路上涨到2020年的8839元,涨幅高达87%。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民办学校的数据不够透明,各种统计数据通常只涵盖“公立院校”。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和讨论都仅限于“公立院校”的范畴。
大学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收入:
事业收入、财政拨款、附属单位收入和校友捐赠等。其中,事业收入包括学费和科研收入,如专利授权和项目经费;财政拨款通常由政府提供;附属单位收入则来自校办企业等;校友捐赠和教育基金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那些科研能力较弱的院校需要依靠学费来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同时,一些大型企业附属的学校或医院也不容易创办,而教育基金的资金通常来自于校友的捐赠。
财政拨款是大学运营的重要支持
由于大学是一种公益机构,类似于图书馆、地铁公交等,因此为维持其正常运转,财政拨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的拨款额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大学内部的“贫富差距”比较明显。例如,985等高水平大学的财政拨款通常比一般院校更高,因为这些高校直属上级单位级别较高且自身科研教学实力较强。以湖北省为例,2021年作为985高校的武汉大学仅有5.9万名在校大学生,但其财政拨款收入却高达33亿元;而作为211高校的武汉理工大学则拥有近14万名在校大学生,其拨款仅为21亿元。
尽管我国高校的收入来源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实际上只有少数院校能够依靠科研成果、校友捐款、教育基金和校办企业等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大多数高校仍然需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来维持自身的运营。由于财政拨款的数量有限,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营,一些高校可能会不得不增加学费。